
湿漉漉的梅雨季即将画上句号,骄阳似火、暑气蒸腾的日子将接踵而至。炎炎夏日,人体内的阳气都跑到体表“抗暑”了,脏腑里的阳气就不够用了,这对本就怕冷、手脚冰凉的阳虚朋友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出汗多、胃口差、没力气、精神困倦、睡眠差这些烦人的“夏日限定款”,很快就会找上门。
别慌!一年中补阳祛寒的黄金时间来了,除了借助三伏贴、三伏灸给脏腑“充电”,吃也是夏季养生的重头戏!特别是老年人、孕产妇和经常熬夜、作息混乱的“夜猫族”,夏季更需细心呵护。吃对食物,就是在为健康打下扎实地基。
老年人要固护脾胃,才能安稳度夏
老年人多脾胃虚弱,夏天阳气外浮,加上出汗易耗气伤阴,所以会没力气、不想吃东西、大便稀或干、睡眠不香、容易累等。
饮食调理关键:小米粥、南瓜粥、山药羹(蒸熟捣烂),这些食物像给脾胃铺了一层温暖的“垫子”,好消化,养胃气。一定要远离冰镇饮料、肥甘厚腻、过量生冷瓜果。
粥里可以加点“参”:不是昂贵的人参,用党参或太子参(药性平和)3-5克,煮粥或煲汤(如党参黄芪炖鸡汤),缓缓补气,不燥不上火。
喝汤喝水有讲究:光喝白水不解渴,可以喝冬瓜薏米老鸭汤、莲藕排骨汤、银耳莲子羹(少糖)、乌梅三豆饮(乌梅+绿豆+黑豆+赤小豆,煮水),健脾利湿又养阴生津。
炒菜加点“香”:白扁豆(炒过更温)、薏米(炒过减寒性)、陈皮(少量)煮粥煲汤,或炒菜时放点生姜、紫苏叶,芳香醒脾化湿,像给脾胃开扇小窗透气。
细嚼慢咽,少食多餐:老年人脾胃动力差,每餐7分饱,饿了再加点温软点心(如山药糕、发面馒头)。
孕产妇要平和滋养,才能母子安康
孕期气血聚于养胎,母体本身易虚,加上夏天热邪、湿邪侵袭,易导致口干、烦热、没胃口、水肿;产后则多气血亏虚,乏力、精神不佳。
饮食调理关键:忌食苦瓜、螃蟹、凉茶及冰冷食物,恐伤胎或致宫寒;小米、糙米、燕麦、炒薏米有助于健运脾气。
温和“凉”方:绿豆百合汤(绿豆煮开花)、冬瓜荷叶煲汤(去胎火)、新鲜椰子水(天然清润),像给身体浇点“温润的泉水”,解热不伤正气。鲫鱼豆腐汤、赤小豆煲鲤鱼、炒白扁豆、茯苓煲汤像是“小水泵”,帮助排出多余水分,消除水肿。
“夜猫族”注意清补,拯救透支的“灯油”
熬夜最伤阴血!阴好比身体的灯油,油少了就会口干、咽干、眼涩、爆痘、心烦失眠、胃口差、大便粘、没精神。
饮食调理关键:熬夜时拒绝烧烤、炸鸡、薯片、辛辣火锅、甜奶茶、咖啡;山药、小米、猴头菇煲汤健脾胃,山楂煮水助消化;苦瓜、芹菜、黄瓜、梨、绿豆煮汤,给体内小火苗“降降温”。
加点味道更易坚持:白水+柠檬片、酸梅汤、枸杞菊花茶、桑葚干泡水,这些是给干涸的“田地”慢慢浇灌的“甘露”。
加点“香”顺顺气:陈皮、薄荷、玫瑰花(泡茶),帮助把郁结的“气”理顺。
夏季饮食牢记“温(温养脾胃)、清(清暑热)、利(利水湿)”,遵循三字真言,助你清爽无负担,健康过盛夏!另外,注意所有食物安全第一,食材新鲜、烹制熟透是铁律!
地址: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健康路147号 邮编:201599 Copyright © 2018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9038184号-1 Powered by 华宇万户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