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张先生发现,原本乐观开朗的老父亲忽然变得沉默寡言,整天闷闷不乐,再三追问下才得知,父亲三个月前进行的所谓“投资”其实是网络诈骗,投入的积蓄全部打了水漂,老父亲因此茶不思饭不想,更不愿与人沟通,甚至吞服了积攒的安眠药沉睡不醒,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后经精神科医生诊断,老人患上了抑郁症,给予抗抑郁治疗后,情绪逐惭好转。
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是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以连续且长期的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现代人心理疾病最重要的类型。可表现为情绪长时间低落消沉、自卑、痛苦、悲观、甚至厌世,有自杀倾向和行为。
在全球范围内,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数高达9.7亿,其中2.6亿人患有抑郁症,与一般人相比,患有情感障碍的人终生自杀风险增加0.5%至4%。
抑郁症发病高峰出现在老年,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55-74岁女性患病率>7.5%,但是老年患者的抑郁症状多不明显,厌食、腹胀、便秘、头晕、胸闷等症状往往误导医师进行大量内科检查,导致70-90%的患者会被误诊、漏诊,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老年人抑郁问题,因高发病率、高自杀率、高致残率、低识别率需要社会更多关注。
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和不良生活事件。
晚年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包括社会分离、配偶死亡、离婚或分居、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受控制的疼痛、失眠以及认知和功能障碍等。
住在疗养院的老年人患抑郁症的比例高达50%。抑郁症是老年男性自杀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这部分人群的自杀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研究表明,75岁以上男性的年自杀率最高。
如何治疗抑郁症?
1、一般治疗:加强饮食护理,增进营养,对伴发的身体疾病给予恰当治疗。
2、心理治疗:老年患者常有理解力低下,语言交流可能受到限制,非语言交流与支持对于改善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的无力感和自尊心低下有效。
3、药物治疗:
新一代抗抑郁剂: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西肽普兰等。另外,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有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此类药物现已广泛用于老年抑郁障碍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让我们一起关爱家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如有异常,早发现、早治疗,以免留下不可挽回的遗憾。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地址: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健康路147号 邮编:201599 Copyright © 2018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9038184号-1 Powered by 华宇万户医疗